Stock code 01685.HK Boer products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Inquiries

Technical supportTechnical support

China's corporate landscape for the next decade will be dramatically redrawn

Company:add time:2015-04-16Views:3704

  一直以来,大企业都以其体量巨大,并在业内具有引领作用而著称。而未来十年,将会是中国大企业版图剧烈变迁的时代。

  据中国企业联合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500家最大的企业营业收入总额达到56.68万亿元,与国内生产总值56.88万亿元大体相当。

  仅以中国最大的企业中石化为例,其营收已达到“省份级”水平,如果将其纳入2013年31个省区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排名中,可高居第六位。

  中国大企业的发展既遵循着一般的成长规律,更有政府的强力推动。未来十年,中国大企业版图将如何变迁?

  据统计,目前中国的大企业以资源类、一般制造业类、建筑类构成为主,呈现出劳动密集型、外贸导向型的发展特点。

  从由重到轻、由实到虚的产业演变规律来看,中国大企业仍旧处于“重”和“实”的阶段。

  中国500强榜单发布至今已有13年,在此期间,在榜单中蝉联超过10年的企业共有190家,这些企业中半数左右属于钢铁、建筑、煤炭、汽车制造、有色、银行、电力7大行业,带有明显的行业属性,其成长伴随着行业红利和行政力量。

  而今,这些行业红利正在加速衰减,随着行政干预逐渐放开、民营企业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互联网力量逐渐兴盛,中国大企业的产业格局将会发生巨大变迁。

  大企业的发展反映一个国家产业竞争力的变化,这从各国入围世界500强的大企业所处的行业可见一斑。

  中国的大企业主要集中在采矿、工程建筑、钢铁、商业银行、贸易行业,而美国大多集中在流通、金融、食品和大保健领域。

  每一个国家的优势产业的形成路径都各不相同,美、欧的特点是遵循经济发展和产业更替规律,逐步形成优势产业。

  而中国作为后发国家,有的产业则更多依靠政府进行强势推动,这也是矿产能源、银行等企业高居大企业榜单前列却多遭诟病的主要原因。如果放开行政干预,无疑将加速目前大企业所处产业格局的重塑。

  中国企业联合会每年发布的中国100大跨国公司榜单显示,2013年入围门槛只有21亿元,与世界100家跨国公司的2101.25亿元相差悬殊,平均跨国指数为13.60%,也远低于世界100家跨国公司的平均跨国指数64.55%。

  2014年世界500强中,中国内地企业共有93家入围。在52个行业中,中国大企业挤进了26个,而其他一半的行业未能入围。相比而言,美国只有6个行业没有企业入围。这是两个国家产业优势不同所导致的结果。

  2014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达到63.6万亿元,同比增长7.4%。按照现价美元汇率计算,中国GDP首次跨上10万亿美元的台阶,占世界经济的比重提高到13%以上。

  在中国迈向经济大国的进程中,制造业发挥了重要作用。1990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仅为1170亿美元,相当于全球制造业的2.6%;2011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达到2.3万亿美元,在全球的比重上升到20.7%,成为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

  目前,中国有220多种制造业产品产量居世界首位,工业制成品出口在全球的地位显著提高。

  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6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实施“中国制造2025”是推动中国制造业从大国向强国转变的第一步。

  苗圩表示,中国虽然是制造业大国,但仍不是强国,“我们要用3个10年来实现向工业强国的转变,而"中国制造2025"是第一个10年的行动纲领和路线图。”

  2010年,中国成为全球最大工业制造国,但在苗圩看来,“缺少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骨干企业,在一些重大技术和装备方面都亟待突破,一些重要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仍未能占有一席之地。我们还不是制造业强国。”

  面对全球工业转型热潮以及新技术形态的挑战,苗圩指出,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深度融合是世界各国在新一轮产业革命中积极抢占的制高点,而“中国制造2025”就是要坚持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切入点就是抓住智能制造”。

  据介绍,从过去5年的中国工业发展情况看,工业企业在研发设计方面应用数字化工具的普及率达到54%,每年都保持4%的增速;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在生产线上使用数控比重达到30%,年均增长也达到4%。

  “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差距,特别在智能化方面。”苗圩透露,从2015年开始,工信部将用3年时间在流程制造、离散制造、智能化产品和服务、智能化管理、由此而产生的新业态、后服务等领域进行试点,为智能化制造发展开路。

  比较当前盛行的“德国工业4.0”概念,苗圩表示,“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在推动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方面有异曲同工之处,但德国工业总体上处在从3.0向4.0发展中,“我们的工业企业可能有些还要补上2.0、3.0的课,才能向4.0发展。”

  “我们要注意到中国国情和中国工业企业的实际,才能选择好发展路径,走一条更好更快更健康的发展道路。”苗圩表示。

  未来一个时期,虽然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率将自然回落,经济将呈现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

  “一带一路”战略和中国企业“走出去”将拓展新的增长空间,有利于培育中国跨国企业。

  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所长穆荣平表示,目前,中国科技整体水平大幅提升,一些重要领域跻身世界先进行列,某些领域正由“跟跑者”向“并行者”“领跑者”转变,已经具备抓住新科技革命及产业革命历史机遇的坚实基础。

  科技创新活动规模名列世界前茅。从研发经费看,2014年我国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达到13312亿元,名列世界第二;研发经费支出占GDP的比例为2.09%,超过英国、意大利等发达国家;全国技术合同成交额达8577亿元,比上年增长14.8%。

  从研发队伍看,2014年全国研发人员全时当量预计达到380万人年,位居世界第一。

  科技发展和创新能力显著进步。2014年,我国国际科技论文数量稳居世界第二位,被引次数上升至第四位;发明专利申请量92.8万件,同比增长12.5%,连续4年位居世界首位;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共受理《专利合作条约》(PCT)国际专利申请26169件,其中24007件来自国内。

  2013年,世界28%的专利申请集中在“计算机”“电气机械、仪器和能源”“测量”“数字通信和医疗”等5个增长最快的技术领域,其中中国占28%,已经与发达国家比肩。

  科技活动国际影响力显著增强。近年来,中国科学家成功观测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中、美、俄、捷等国科学家合作测得第三种中微子质量平方差,标志我国基础研究开始涌现出有国际影响力的研究成果。

  天宫一号与神舟飞船成功实现交会对接,标志我国成为继美俄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完整太空对接技术的国家。“蛟龙”号载人潜水器下潜深度成功突破7000米,标志我国成为第五个掌握大深度载人深潜技术的国家。

  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系统运算速度连续四次居世界榜首,北斗导航广泛服务于国土、测绘、交通、救灾等领域,高分二号卫星推动民用遥感达到亚米级高分辨率,快舟二号卫星成功升空标志我国战略高技术研发和军民融合取得重要突破。杂交水稻百亩均产突破1000公斤,引领世界杂交水稻超高产研究。

  企业创新能力显著提升。2014年中国企业研发经费支出比例继续保持在76%以上,企业研发人员占比达77%;国家科技进步奖获奖项目中,企业参与的占76.3%,作为第一完成单位的占40%,首次超过高校位居第一;企业发明专利超过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总量55%。

  深水钻井平台在南海测试获得高产油气流,高铁、核电等重大技术装备走向世界,华为、中兴、腾讯、百度、阿里巴巴、小米等创新型企业兴起,标志着企业创新发展进入新的阶段。

  未来十年,中国经济将一直在新常态的情形下继续前行。这也意味着,这十年,中国大企业的产业机构版图将会不断进行调整。